南方日报报道|韶关决战决胜“碧水攻坚战”
2019年,韶关全市水质综合指数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61个百分点,水质从2018年的全省排名第5位上升到第3位,全市没有黑臭水体。今年1至6月,韶关市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比例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韶关市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与2019年同期相比,污染指数下降了7.95%,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份成绩单实属来之不易。看似简单的数字,是韶关各级干群奋力拼搏的成果。3年前,摆在韶关面前的是一张极具挑战的考卷:2018年韶关市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污染综合指数同比上升,主要上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省里多次提醒预警……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为了遏制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2019年初,经综合分析研判,韶关市提出了“截污水、治猪场、打偷排、保好水、防风险”的精准治水思路,全市上下一盘棋,围绕“十五字”方针,掀起了一场保卫水源地、保护母亲河的“碧水攻坚战”。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的生态美景在韶城随处可见。
武江韶关市区段。
截污水??
新增镇级污水管网逾343公里
生活污染源是水污染的三大源头之一,控源截污是治理的关键。经过多年建设,韶关实现了市区和县城污水处理全覆盖。但是截污不彻底、雨污不分流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财政投入不足、融资手段缺乏。
为补齐生活污水治理短板,韶关市政府成立了水投集团,通过政府性平台加大融资力度。2019年完成了《市区污水管网建设与提升工程项目建议书》《市区污水管网建设与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14个片区),总投资约23亿元。2019年全市累计新增县级以上污水管网137.445公里,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网33.77公里,提前一年完成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新建成31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715万吨/日,新增镇级污水管网343.727公里。
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
同时,突出抓好市区冷水坑、大陂河、东冲河、沐溪河、梅花河小流域(河涌、小溪)水环境治理,逐步完善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减少污水直排,有效防控城市黑臭水体。目前,冷水坑、大陂河、梅花河治理均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东冲河沐溪河结合城市新区建设逐步完善污水管网。
乡镇污水管网建设。
全力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乡村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自然村6461个,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自然村2069个,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4178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7%。
治猪场??
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95%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在广大农村地区,农业污水是主要的废水来源。为此,韶关市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的理念,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并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列入污染防治督查督办和考核事项。截至今年5月,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提高到77%,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95%,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100%。
温氏集团拟在仁化县闻韶镇新建的3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
在全面落实国务院提出的生猪稳产保供政策的同时,韶关市推动生猪养殖高质量发展,利用高质量产能替代传统产能,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治理设施升级改造。2019年9月,韶关市政府与恒健控股、广东海大集团、双胞胎集团签订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项目协议。同年12月,韶关市政府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生猪产业扶贫项目。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支持中小养猪场户改进设施条件,建设高标准养猪场。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效化家庭农场76户,在建52户,预计生猪年出栏60万头,整合小散养户5000多家。
打偷排??
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处罚力度
夏季傍晚,漫步在韶关仁化县锦江廊道,河面碧波荡漾,白鹭飞翔;水岸步道绿树成荫,花草飘香;沿线村庄美景如画,令人神往……然而,锦江河以前却是另一番景象:生活污水直排江河,无数“小散污”企业向河里排放废弃物,河水浑浊不清,有时还出现水华现象。
是什么让这条河流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整治水污染,关键要抓住污染的源头。该县通过调查摸底,排查出畜禽养殖以及“小散污”企业名单,大力开展清理整治工作,通过多年努力最终让锦江河实现蝶变。
锦江河整治是韶关市水污染整治的一个缩影。2019年,韶关市不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处罚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11101人次,检查企业4211家次,立案调查146宗,已办结66宗,查封扣押19宗,移送公安机关5宗,罚款730.676万元,整改企业427家次。韶关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每日舆情》通报制度,全年共收到《每日舆情》涉环保舆情共计147宗,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
绿色发展是科学治水中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韶关市推动韶钢集团开展烧结、炼铁、焦化等重点工序废水处理升级改造,大宝山矿落实废水处理提标改造措施,以此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巩固工业污染控源成果。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工业企业达标管理,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定期组织对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开展交叉执法、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偷排、超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保好水??
2019年四级河长共完成巡河93733次
去年9月底,韶关市举办畅游北江活动,1000多名游泳爱好者在清澈、美丽的北江中畅游。“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给每一位“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条穿城而过的江河举办如此盛事,这是韶关对江河治理成效充分自信的表现,这种底气来源于不断改善的水环境质量。
韶关市地处北江中上游,地跨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境内河川纵横交错,大小河流共1500多条。在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中,韶关市委书记李红军担任市第一总河长,主动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各级河长积极巡河履职。
庞大的河长队伍深入治水的“毛细血管”。2019年四级河长共完成巡河93733次,发现并处理问题1103个,其中市级河长共完成巡河27次,发现并处理问题30个,有效推动了河湖治理工作,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2018年、2019年韶关市在全省河长制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成绩喜人。
韶关市乳源县南水水库水清岸绿,风光旖旎。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饮用水安全事关每个市民的健康,为此,韶关市大力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十分注重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和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落实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2018年对县级以上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优化调整,2019年全面完成市、县水源地共60个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清理了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企业和网箱养殖,实施保护区内生活污水治理,完善交通穿越应急处置和保护区标志、隔离防护网等设施,建成了韶关市区武江十里亭饮用水源地和南水水库一级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水源地环境安全。
大力开展造林与生态修复,强化水源涵养养林建设。围绕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定位,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统筹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和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大力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生态修复保护,持续保持水土涵养。2019年,全市共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29.5万亩,完成森林碳汇工程8.03万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23公里、1380亩。
防风险??
全市设定28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
治水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场持久战。为确保水污染治理能久久为功,韶关市不断加强风险管控,提升水环境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完善水质预警制度,发布水环境污染指数城市排名。全市设定28个国控、省控、市控监测断面,每月发布水质月报,对县(市、区)水环境质量进行排名,对水质异常的区域进行预警通报,倒逼各地落实改善水质的责任。每月对市区冷水坑、大陂河、东冲河、沐溪河、梅花河小流域开展水质黑臭预警监测,并通报市辖三区和市有关单位,督促落实市区小流域治理。
浈江周田水质自动监测站。
加强预警监测能力建设。韶关市在北江、武江、浈江、锦江、横石水等主要河流及重点水源地已建1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建17个,不断完善预警手段,实现主要江河干、支流及跨县域河流水质断面和水源地水质的在线自动监控,提升地表水水质预警能力。
2020年是污染防治决战决胜年,为打好打赢今年污染防治攻坚战,韶关市委、市政府于今年5月组织召开了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议,市政府印发了2020年水污染攻坚年度实施方案,梳理下发了《韶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问题清单及对策措施》,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环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今,韶关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打好“碧水攻坚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300多万韶关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坚实的依托。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谭启源 范永敬 陈光明 沈明礼 蔡仁银
【作者】 范永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