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如果你想说服对方,绝对不能让他说这个字


1


我们都知道,去银行开户的时候,需要填一些表格,写上自己的基本信息。

但是,有一位男士,却只是简单地填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有些空格他都不填,比如紧急联系人。

当他把表格递进窗口的时候,银行柜员发现信息不全,没法开户。

要是在过去,这位柜员会例行公事地说:“你这个信息不全,紧急联系人这一栏没填,补全再来开户。”

储户说:“我不想透露太多信息。”

柜员冷冷地:“关键信息不全,那开不了。下一位。”

储户说:“你们怎么这么死板?干嘛要我的个人信息,那是我的隐私!”

柜员的这种处理方式往往会引起储户的愤怒、争吵,有时还会惊动经理出来平息争端。

后来,柜员想了个解决办法。

他用了戴尔·卡耐基的人际关系技巧:从一开始,就让对方说“是”。

他问储户:“假设有紧急情况发生,您是否希望把您在本行的存款转给您的家属呢?”

客户想都不想,脱口而出:“是啊,当然了。”

柜员接着问:“如果您把家属的信息告诉银行,我们就能够遵照您的意愿准确地把存款转至对方账上,您觉得这样是不是更妥当一些呢?”

客户再次回答:“是”。

说了两个“是”以后,储户不再抗拒填信息,留下了完整的资料,还在柜员的建议下另外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把他母亲列为受益人,并补充了母亲的相关信息。

《影响人类行为》一书的作者赫利·奥弗斯特里特指出:

“不”字是最难逾越的障碍。一旦说出了“不”字,你的自尊心就会迫使你坚持己见。即使你意识到这个“不”说得太轻率,你的尊严也不会给你食言的机会。话一出口,你就会下意识地捍卫它。

就像打台球时,当你向左前方击出球,你很难让它转向右前方,让它转回来就更难了。


前几天接睦睦的时候,遇到红灯时,睦睦问:妈,我发现,我们只要遇到一次红灯,第二个常常也是红灯,第三个也是红灯。这是为什么呢?

直播的时候,很多人也在评论区对这一现象特别有共鸣,“对对对,就是这样。不知为什么。”

其实,这叫“一路红灯定律”,它并不是什么玄学,也不是碰巧,而是道路设计师们花了几十年研究出来的。

当然,设计师们不是有意要为难你,而是一种阻止交通拥堵的手段。“交通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时间让最多车辆通过路段,前面的路空,不让新来的车快点走,如果前面的路堵,就让新来的车慢点走。

人们说“不”和说“是”的心理机制也是如此。

当你的问题让对方说“不”时,他不仅仅是说出了一个音节,而是从腺体、神经到肌肉都进入了“拒绝”模式,整个机体都紧绷起来,亮起了“红灯”。

即便他有短暂的反悔,也会因为整个肌肉神经系统都进入了防御模式,阻止他自己食言。

而如果一开始就让人说“是”,就不会引发这样的神经活动,机体会进入活跃而开放的状态。


2


苏格拉底很擅长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对方说“是”,来使对方改变主意。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公园看到一个女孩在哭泣,就问她为什么哭。

女孩说失恋了,很伤心。

苏格拉底问她,你爱他吗?女孩说,是的,很爱。

苏格拉底又问她,你希望他幸福吗?女孩说,是的,非常希望他幸福。

苏格拉底说,既然他觉得离开你才幸福,你是不是应该为他高兴?

女孩一想,好像也是噢。

苏格拉底又劝了几句,女孩终于破涕为笑,一个不再爱自己的男孩离开了,给了自己机会寻找真正的幸福,还有什么好伤心的呢?

苏格拉底是古往今来最有智慧的哲学家之一,人称“雅典牛虻”。

他没有直接指出对方的谬误,而是用“是”的策略,接二连三抛出问题,让对方连连称“是”。不知不觉中,对方已经得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结论。


3


有一个销售员,负责上门推销4000元的跑步机。

一开始,总是推销不出去,因为别人一开门,发现是推销的,就“砰”地一声直接关门

但是,这个销售员用了让对方说“是”的策略后,情况就不同了。

他敲开门后,问房主:“请问您是否关注健康呢?”

房主说“是”。

推销员接着问房主:“您是否认为运动有益健康?”

房主说“是”。

推销员说,我们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跑步机,想要一些使用反馈,我能不能放一台跑步机在您家给你试用一个月呢?当然,完全免费。只要您反馈给我们使用感受,我们会感激不尽。

房主说:“可以。”

推销员问:“那我是否可以进来,为您讲解跑步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呢?”

房主说:“当然。”

于是,把推销员让进门。

推销员讲了跑步机用法,并运用公司事先培训过的推销话术,引导房主说了一个又一个“是”,最后房主花4000块买下了这台跑步机。

如果你也想说服对方,不要给对方说“不”的机会,学学苏格拉底的谋略,温和地抛出答案为“是”的问题。

想要听更多趣味小故事,还可以来听我的直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