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微电影《空》的心理学观后感
“我对时尚并没有很深的见解,当今社会,人们沉迷于对完美的追求,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纤瘦女子的照片和视频,让年轻脆弱的女孩子认为,她们也需要看起来和这些人一样,但是事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你本来就很美。”
暴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陷入更大的痛苦。
微电影《暴食症患者:空》中,女主角是一个进食障碍患者,她身材较为消瘦,精神不振,晨起有疲惫或抑郁悲观之感,时常唉声叹气。面对镜子中自己的身材,非常的不满意,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完美,伤心哭泣。出门与母亲道别,却得不到任何回应。这也许就是她每天的日常生活。
影片也许影射了她的家庭的不温馨,没有提到父亲,也许她有一个缺失的父亲。没有得到母亲的回应,也许她有一个冷漠的母亲。家庭的不温馨让她的心灵得不到爱的滋养,以至于内心空虚。
她的心灵已经不堪负荷,以至精神出现分裂分离的症状,她的脑海中有一个身材丰腴的女子,这个女子时常与她冲突对立,而这也是她自己内心的冲突。她认为只有像维密天使的身材才是好的棒的,而自己很没品味。
去见她的心理医生,她的内心认为自己已经明显的抑郁,她又接触了刺激因素,一场时装秀,引发自己的难过与恶心,导致自己的失控行为。而通过她的陈述,医生认为她的厌食症变成了贪食。并耐心积极地帮她做治疗。
但是她的内心对心理医生并不认同,自己内心一方面认为自己没有病,认为自己只是想变漂亮一点,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行为不正常,不想继续这样。但她最终终于能够明白,她内心的虚幻人格不是在帮她,而是在让她走上一条不归路。然而遗憾的是,她的心理医生还没有洞察到她的人格障碍。
当她脑海中的虚幻人格消失了,我们以为她会慢慢变好,然而事与愿违,在一个阴暗冰冷的夜里,面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那个声音又侵入了她的大脑,她再次无法控制自己,大口地吃起了巧克力。
影片中,符合诊断标准的症状表现包括:
1)发作时感到无法控制进食;
2)进食之后感到厌恶自己、抑郁或非常内疚;
3)对暴食感到显著的痛苦;
在患者患病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然而暴食症其实是种发泄和逃避,灵魂的空虚是肉体填充再多的食物也不会充实的。
对于暴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治疗,需要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常常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本病治疗的近期目标,在于重建正常进食模式,远期目标是发现和帮助解决与进食障碍有关的心理、家庭、社会问题以防复发。
在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患者对食物的主观意象,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对体重、体型、减肥的看法。而精神分析的治疗,可以消除患者内心的冲突,提高其治疗信心。家庭治疗对于儿童和青春期的进食障碍有较好的效果,一般患病孩子的家庭会充满敌意、混乱、孤独、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和共情。
对于暴食症等进食障碍的预防,患者的家属要尽量营造和谐安心的家庭氛围,多鼓励、安慰、陪伴患者。患者应多与家人、朋友联系沟通,正确认识疾病,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树立对体型、体重的正确认知,增强对情绪、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和家属要坚持积极治疗,可以每日记录进食量,自我评估,以逐渐达到有效控制进食的目的。
对于一个感冒发烧的人,你会关心,而对于一个患进食障碍的人,我们很可能不理解,甚至污名化。消除社会对进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误解和污名化,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病耻感,积极寻求各种支持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