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瑜伽馆的代运营公司都能做些什么,对运营靠谱 ?

前几天在机构里搭建精细化数据管理体系,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教育机构经营,凡肉眼可见的,十有八九是来迷惑心智的。

比如,机构招到很多学生、开了很多班就能赚钱,只要做好招生和教学,机构就能盈利……

每一次去机构里做咨询,实际上都是在修正一些人对于教育机构商业运营的认知。机构的利润来自于哪里?要获得利润,需要把控好哪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又该量化为什么数字标准?

说实话,很多人进教育行业创业,凭的就是一腔热血和满心理想。连投资回本来源于哪里以及“盈亏平衡点”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兴冲冲的把自己的积蓄投进去。

入行后,才知道水深到能淹死人……深到不是你愿意花时间就能找到规律以及避坑。

可以直白的说,机构经营,需要研究的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这是你在市面上学不到的,也是自己摸索不出来的。除非能找到经历过正规化经营洗礼过的人带路,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

这是一套关了门之后,出于我口,入于你耳的经营法则。谁先掌握,就能甩开大部分行业企业主几条街。

毕竟,商业规则、模型、标准、数据、闭环,才是一个行业的核心要义。那些不变的道理,构成企业主经营的安全边界。自始至终,守护着你的财富和理想。

敬畏规则,敬畏市场,敬畏用户。才能走得更远。

以上纯属个人的一些看法,接下来切入正题。

今天想分享的话题是:最低开班人数。

实际上,在上一次的内容中,有谈到教育机构的两个盈亏平衡点,一是最低开班人数,一是最低单课时收费。

基于这次去机构做咨询,在数据测算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也是大部分机构可能存在(但毫无知觉)的核心点,即:最低开班人数=满班人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机构招再多的学生,开再多的班(哪怕都是满班),机构也是不赚钱的。更何况,95%以上的机构做不到全部满班。

为什么这种情况下,即使生源多,开班多也不赚钱呢?

这里需要先普及一些概念:其一,理论上来讲,教育机构的经营,都是在不断的优化“坪效”和“人效”。

其二,教育机构的结转、成本、利润,简单的理解,需要由每间教室、每个老师、每个时段来完成。补充一句,机构所有招生都是负债。而正向利润的来源是:结转-成本=利润(为正数)。

但由于结转(即耗课收入)并非实际收入,只是记账收入。所以机构要有实际正向利润的话,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流水大于结转,结转-成本=利润(为正数)

所以在机构经营过程中,最不济的财务模型也得是:流水=成本,结转-成本=利润(为正数),这代表机构当月是不亏损。也就意味着,不需要追加投资,和不会动用到未耗课收入。

如果看懂了这段内容,或许你就明白为什么教育机构真正的盈亏平衡点是:最低开班人数。

结转金额的高低,与最低开班人数有直接的关系;


开班人数的多少,与老师配备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

老师配备的数量,与经营成本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经营成本的高低,又会反推过来提高流水和结转。

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

而在我所从业的10来年过程中,真正能够识别到“最低开班人数”这个概念的企业主,少之又少。中、小、微型机构企业主,能够自己独立测算出来的,基本没有。

清晰了概念上的认知后,就讲讲“最低开班人数”测算过程中,最不希望看到,但又时有发生的结果:最低开班人数=满班人数。

前面说过,这种状态就表明,机构无论招多少学生,开多少班,都不可能盈利。

理想的机构满班人数设定,要参考3个值,一是:最低开班人数;一是保利润人数(即:最低开班人数+最低利润要求对应的人数);一是:满班人数

这种设定标准,才能够让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不会走入多生源而亏损的境地。

最低开班人数用来兜住成本的底;

保利润人数用来兜住企业主利润要求的底;

满班人数用来兜住可能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风险的底。

这3个数字,是机构企业主的定心丸。一旦明确,就表明我们非常清楚,哪些班开了能赚钱,什么情况下不能开班……

一流的运营做产品,二流的运营填损班,三流的运营重招生。

分别对应的是:低成本高收益经营、兜住基本利润要求以及机构能够存在

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开设教育机构的人,包括你在内,一定不是希望机构能够存在就可以。

如果让你的投资和投入都能有所回报,请务必把机构中的最低开班人数测算出来。


如果你只是想让机构能够存在,做好“市场、销售、教学、服务”就好。

【内容来自深学邦刘一一,转发请署名并注明出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