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当你困在情绪里走不出来该怎么办?这本书给你答案。


最近刚读完了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只看书名你可能觉得它是一本故事书,其实不然,它是一本心理咨询读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所写。


本书以10次心理咨询为顺序。讲述了抑郁的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探索自己内心世界,逐渐找回信心与希望的治愈之路。

这本书不像其他心理学书籍那样晦涩难懂,它以蛤蟆和心理治疗师苍鹭的互动为基础,来探索蛤蟆抑郁的情绪和自卑的性格来源何处。


你会在读书的过程中和蛤蟆一起思考,一起体验治疗的每个细节。


【1】

读完这本书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苍鹭先生对蛤蟆的倾听与关注。


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苍鹭,他静静地坐着,尽力走进蛤蟆的回忆,去体验蛤蟆的悲伤,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这便是所谓的“共情”。蛤蟆也感受到,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是的,苍鹭在给蛤蟆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他全程都在认真地倾听,每个动作,每次引导,都关注着蛤蟆。这种“共情”给了蛤蟆探索自己,走出抑郁的动力。

回想生活中,有时候我会忽略孩子对我的倾诉,敷衍了事地给个回应。孩子当时应该很受伤,觉得不被妈妈重视,不被理解。


时间久了,也许他也不再愿意和我谈心。长大后,他也会学着我的方式去回应别人的倾诉。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2】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很受用。蛤蟆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苍鹭引导他分析了“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以及“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是我们在儿童时期,根据自己的感情变化和童年经历塑造出的行为模式,或者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是非观。这些会在我们的一生中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 ,让我们依赖。


而成长的本质是打破这种依赖关系,成为独立的人。我们必须做出改变,逼自己走向“成人自我状态”,自主地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要理性而合理的行事。

生活中的很多不开心,不顺心,抑郁的时刻,就是因为我们还在依赖童年的固有情感和思维在应对,我们没能理性判断,不断反思,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面对领导的批评,有些人会一味地责怪自己,觉得自己糟糕透了;有些人会偏执地认为是领导的问题,故意找自己的麻烦,给自己穿小鞋。


如果我们能理性思考,反思自己的工作,就会选择查漏补缺,让自己豁然开朗。这样你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能力都会如鱼得水。

整本书通俗易懂,作者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完整的心理咨询,也教会了我们走向豁然开朗的方法。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自检,找寻情绪的根源,让自己走出绝境。

相关资讯